DB3205∕T 1122-2024 职业教育产业学院建设与运行规范(苏州市)
ID: |
50DDFC0B52594E0998AA010561614310 |
文件大小(MB): |
0.35 |
页数: |
19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9/3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03.100.01,CCS A 00,2024-06-03 发布2024-06-10 实施,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205,职业教育产业学院建设与运行规范,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specific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industrial college,苏州市地方标准,DB3205/T 1122—2024,DB3205/T 1122—2024,I,目次,前言II,引言 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总体原则1,4.1 产业导向1,4.2 人才培养1,4.3 技术创新2,4.4 产教融合2,5 建设要求2,5.1 建设模式2,5.3 主体要求2,5.4 制度要求3,5.5 其他要求3,6 组织机构与职责3,6.1 理事会 3,6.2 专家咨询委员会4,6.3 秘书处 4,7 人员管理4,7.1 领导者管理.4,7.2 师资管理5,7.3 学生管理6,8 运行管理6,8.1 教学管理6,8.2 资金管理6,8.3 课程资源(库)建设 6,8.4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6,8.5 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建设7,9 评价与改进.7,附录A(资料性) 职业教育产业学院建设与运行规范评价表.8,参考文献 11,DB3205/T 1122—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苏州市教育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苏州毕惠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苏,州市机器人产业协会、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温贻芳、孙学文、张芬、张燕、方向阳、陆春元、王仁忠、吴隽、张量、黄阳,阳、付欣友、朱波、景晨光、瞿卫新、储健华,DB3205/T 1122—2024,III,引言,职业教育产业学院是国家职业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是为满足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技能和孵化人才的职业教育实施单位。职业教育产业学院的建设和运行遵循市场需求,瞄准,产业发展方向,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和实践能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赋能区域产业发展,DB3205/T 1122—2024,1,职业教育产业学院建设与运行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职业教育产业学院建设与运行的总体原则、建设要求、组织机构与职责、人员管理、,运行管理、评价与改进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职业教育领域内各个主体单位对产业学院的建设运行管理等工作,其他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运行等工作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来源:DB3205/T 1003-2020,3.1],3.2,产业学院industrial college,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型办学模式,构建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打造融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新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的学院,4 总体原则,4.1 产业导向,4.1.1 根据区域内重点产业(重点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领域)发展需求,培养具备职业高素养和职业,高技能的相关人员,4.1.2 满足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人才、孵化项目、协同科研和服务的职业教育,促成产业,学院的建设,服务于产业发展,4.2 人才培养,4.2.1 依据政府、企业、行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质量为中心,培养符合区,域经济转型及产业结构升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4.2.2 注重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技术技能人才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实践环境,DB3205/T 1122—2024,2,4.3 技术创新,4.3.1 发挥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单位等多方资源优势,建设技术技能创新平台,4.3.2 以行业的技术发展需求为基础,与企业联合开展产品开发、成果应用与推广、标准制定等活动,4.3.3 产业学院宜推进课题研讨、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等内容,4.3.4 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强化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学院可,持续、内涵式创新发展,4.4 产教融合,4.4.1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对接人才培养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期盼,实现合作各方的优势互补,4.4.2 宜探索一流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产业的服务能力,5 建设要求,5.1 建设模式,以职业院校与企业单位为主体建立理事会治理模式,根据需求可增加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作为主体,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形成共建共管的组织架构,见图1,产业学院,(政、行、企、校共建),产业学院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院长、副院长,(行业、企业、学校),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秘书长),人才培养课程资源开发师资互聘,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混编师资团队,图1 产业学院建立与运行模式示意图,5.2 主体要求,5.2.1 主导院校应符合以下要求:,DB3205/T 1122—2024,3,——职业院校根据区域内产业发展情况,主导建设运行产业学院;,……
……